当前位置:一分三块(中国)官方网站 > 质管办 >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专题网 > 专家指导
李更良:知易行难话诊改
2019-03-29 15:02 | 编稿:郭劲松 

常言道,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这句话用在诊改这件事上非常贴切。说诊改“知易”,是说理解诊改的原理很容易,就是按照事先确定的目标和标准,对实施情况进行比较,寻找差距,分析原因,提出对策,解决问题,改进提高,如此循环往复,不断把工作质量推进到更高的层次。但真要实现这种循环递进并不容易,有时甚至是很难,所以说诊改是“行难”。诊改的“行难”表现在内外两个方面:

从外部环境来讲,一是难在观念的转变。过去人们习惯了被动的评估,上级给出了条条框框,我按要求落实就是了,是一种命题作文的形式;而诊改是让高职院校负起质量生成的主体责任,要求高职院校自我检查,自我改进与提高,这是国家简政放权政策的结果,但一些高职院校在没有了国家指挥棒的情况下,却无所适从、不知所措,不知如何是好了。同时也有一些人对诊改存在误解,认为诊改就是挑毛病,就是和某些人过不去,因此在心理上有抵触情绪。二是难在诊改是一件新事物,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。至少到目前为止,全国还没有一所学校能够提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成功经验。况且诊改是由学校自设目标、自定标准、自我实施,各学校的情况不一,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,其复杂程度远超一般人的想象。每所学校其实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,确实很难。

从诊改工作内部来讲,一是难在目标不好确立,之后的标准也不好确定。因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的产品生产工作不同,在许多方面不能实行严格的量化管理,无论你设计的指标多么全面,但与真正的质量本身相比总是有些偏差。比如,对学生的培养应该达到什么目标?是每门课程及格就行还是有什么别的目标?素质怎么体现?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与个体学生的个性目标如何协调,等等。通过什么样的指标体系去最大限度地接近质量本身,确实是一个难题。二是难在自我改进。每个人都是对自己的工作实施诊改的人,而对自我的否定之否定是最难的。一般来说,每一个负责任的人都认为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,成效也是相对最好的。虽然有相应的工作目标和标准作诊改的依据,但是从理论上讲,结果与目标发生偏离的概率应该大于结果与目标正好相符的概率,结果与目标不完全一致并不能充分说明自己的工作存在问题,因而改进就没有针对性,要提出改进的措施就很困难。

    认清诊改工作的难点,可以帮助人们提前谋划对策,使诊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。

(来源:高职观察